课堂提问,既是一门深奥的科学,也是一种细腻的艺术。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之时,不在于问题的数量,而在于善于巧妙设问。备课之际,教师当深入探究教材精髓,洞察学生心智,据此匠心独运,巧妙设计问题的内容和形式,营造学生自主参与的学习氛围,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,提升教学之质量。
掌握提问的精妙之“点”,明确其目的性。
课堂上的提问,数量非但不等同于质量,缺乏对教材的深入分析,忽视提问对象,无视提问效果,盲目追求数量,往往只会导致低效甚至无效的交流。故而,需寻觅那知识的悬疑之处、转折之点,巧妙设疑,引导学生思考。譬如在教学“分数的基本性质”时,先温习“商不变的规律”,再以例题启发学生发现分数性质,适时提问:“依据商不变的规律,你能悟出分数基本性质吗?”如此,让学生洞悉二者间的内在联系,恰到好处地解决问题。提问之“点”,贵在精准,结构宜简明合理,使学生明了问题之宗旨,方能妙答。
把握提问之“度”,激活学生之积极性。
问题之设定,应贴合学生认知,面向全体,令每位学子尽享成功的欢愉。如教授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,先以图例释疑,再巧妙发问:“求半公顷之一半,即求一公顷之几?”引导学生观察、发现、应用旧知,层层递进,由浅入深,注意提问的“坡度”与“难度”,从而有效促进学生之发展。
润色表达方式,提升提问之艺术性。
教师在课堂提问时,不应拘泥于单一的“为什么”,而应变幻提问手法,丰富问题表达。使问题更亲近学生,激起其兴趣。首先,教师应有意提出那些答案不唯一、解法多样的开放性问题,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,营造自由探讨的环境。其次,问题的提出应注意角度变换,保持新鲜感。例如“鸡兔同笼”问题,通过幽默的提示,让学生在轻松中发现问题解决的钥匙。提问角度的转换,不仅增进了学生学习的兴趣,更在愉悦的氛围中化解难题,收到事半功倍之效。最后,提问应贴近学生生活,将问题化作生活事件或故事,唤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。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,结合实际情境提问,激发学生主动思考,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。
综上所述,要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性,教师须更新教育观念,从学生实际出发,方能在形式与内容上,赋予提问真正的艺术魅力。